推介:| 觀塘外賣速遞 | 將軍澳外賣速遞 | Party 美食到會 | 汽車蓬頂維修翻身 | 雪地靴 | 羊毛鞋 | 羊毛鞋墊 | Online Food Ordering System | Pre Wedding Photographer |

發新話題
打印

芬芳國粹耀環球

引用:
原帖由 suewong 於 2012-7-9 17:12 發表


how to ? does an ordinary 中醫 can help ?

thanks.
這些虛症,對稍有水準的中醫,都不是什麼挑戰,可說是話都冇咁易。

TOP

仲景名方_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是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為心之陰陽兩虛導致"心動悸,脈結代"所擬之名方。

原文為"傷寒,心動悸,脈結代,炙甘草湯主之"。

其藥物組成為:甘草四兩(炙),生薑三兩(切),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去皮),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擘)。

煎服法為: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內"古通"納")

本方為滋陰補血、通陽復脈之劑。

主治:一)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胸悶氣短、舌光少苔。
            二)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喀痰不爽、痰中帶血、虛煩失眠、自汗盜汗、咽乾口燥、便乾、脈虛數。

現代應用:本方能強心,促進血液循環,糾正心律失常。常用於心律不整、心悸、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內膜炎、肺結核、貧血、動
                    脈硬化症....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14 16:01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14 16:01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14 16:01

TOP

中國功夫__華夏精神



中國的武術,發於防身,立於健身,搏於賽場,習於日常,載於武藝,歸於武德。擁有強大力量卻不用來戰勝別人,而多是以武會友,互通有無。從不炫耀武力,只是堅守著心中仁、義、禮、智、信、勇的情操。中國的武術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中國的文化,傳承著中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武術是我國獨具特色的一項運動,它是一種可以獨練,可以比賽,又可以表演的運動項目。既具有技擊的實用價值,又能起到全面增強體質的健身作用,並在造型和套路中又具有表演的藝術美。

中國武術有三個組成部分,即技擊、舞蹈和技巧。技擊是主體。舞蹈和技巧揉合在技擊之中,一招一式,既具有身體靈活的技巧,又具有藝術的美,這種美的運動和運動的美,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形成的。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健身 運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18 21:02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18 21:02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18 21:02

TOP

[轉貼中國網]

中國歷代武術

武術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人類已開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與野獸搏鬥,一是為了自衛,一是為了打獵。後來人們為了互相爭奪財富,進而製造了更具有殺傷力的武器。 人類通過戰鬥,不僅製造了兵器,且積累了具有攻防格鬥意義的技能。
殷商之時,青銅業發展,以車戰為主, 銅製武器應運而出,如矛、戈、戟、斧、鉞、刀、劍等。此類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術亦趨成熟。為了提高戰鬥力,這時已有比賽形式。如《禮記王制》所載「凡執技論力,適四方,裸股肱,決射禦」,意即較量武藝高低。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出現,步騎兵興起,為了在步騎戰中發揮作用,長柄武器變短,短柄武器(特別是劍身)變長,武器的內容更加豐富了,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的形式已廣泛出現,更加推動了武藝的發展。 當時比試武藝已非常講究技巧,拳術打法有進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7-19 11:06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健身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TOP

(二)

秦時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賽時有裁判,有賽場,有一定的服式。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畫了當時一場比賽的盛況﹕臺前有帷幕飄帶,臺上 3個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褲,腰部繫帶,足穿翹頭鞋,2人在比賽,1人雙手前伸作裁判。
漢時,有了劍舞、刀舞、雙戟舞、鉞舞等。這都説明,漢時的武舞已有明顯的技擊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漢時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已形成了多種技術風格的流派。如《漢書 .藝文志》收入的「兵技巧」類就有13家、199篇,都是論述「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的武術專著。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官僚貴族或耽於宴樂或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其影響也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中,如視劍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劍代刀劍,用荒誕無稽的邪説取代練武,致使武藝停滯不前。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TOP

(三)

隋唐五代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武術重新興起,唐朝開始實行武舉制,並用考試辦法授與武藝出眾者以相應稱號,如“猛殷之士”、“矯捷之士”、“技術之士”、“疾足之士”,獲得每個稱號都有具體標準。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貫五扎,戈矛劍戟便於利用……”(《武備志太白陰經選士篇第十六》)。這一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促進了社會上的練武活動。
隨著步騎戰的發展,在戰場上,戈、戟逐漸被淘汰,劍作為軍事技術多被刀所代替,但作為套路的演練仍在發展。
宋代出現了民間練武組織,見於記載的有“錦標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撲)等。這些社團因陋就簡,“自置裹頭無刃槍、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據《棟亭十二種都城記勝》所載,在街頭巷尾打場演武,十分熱鬧。表演的武藝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槍、舞劍以及打彈、射弩等,對練叫“打套子”,有“槍對牌”、“劍對牌”等,這時,集體項目也發展較快,例如,《東京夢華錄》卷 7載:“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但對抗性的攻防技術由於受了宋理學家倡導“主靜”的影響,都逐漸走向衰微。
元代統治者對民間“……二十人之上不許聚眾圍獵”(《元典章》卷 3,賑饑貧),連民間私藏武器也屬犯罪。武藝多以秘密家傳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傳授。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7-19 11:34 編輯 ]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6

TOP

(四)

明代是武藝大發展的時期,出現了不同風格的技術流派,拳術、器械都得到發展,特別是在理論上總結了過去的練武經驗,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紀效新書》、《武篇》、《耕餘剩技》等。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記載了拳術、器械的流派、沿革、動作名稱、特徵、運動方法和技術理論等,有的還附有歌訣及動作圖解,為後世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
清代統治者禁止練武,民間則以“社”、“館”的秘密結社形式傳授武藝,其中著名的拳種,如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極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國期間,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拳社,對傳播和發展武術起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術被作為優秀民族遺産加以繼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級武術協會,國家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開展武術運動,將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3年,舉行了第1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接著又舉行多次全國性武術比賽或表演大會。 各體育學院、體育系相繼設立武術課和武術專業班,大中小學也把武術列為體育課教學內容,青少年業餘體校也建立武術班,各地武術協會設立各種形式的武術輔導站,吸引著大批武術愛好者習武健身療病。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太極拳 健身 運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7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7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19 21:37

TOP

少林武術



少林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經閣內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腳十八般兵器各式各樣的武學秘笈,易筋經、洗髓經更是少林的鎮山之寶。此外,少林木馬巷內的棍陣令武林人士聞之色變,據傳至今還無人能闖過。

少林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林武術以實戰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飲譽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顯」。今日,少林弟子遍佈全球。少林武術的發源和發展,離不開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原因。嵩山處中原腹地,緊傍九朝古都洛陽通向東南廣闊平原的咽喉, 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盛世時,嵩山是帝王遊賞、文士登臨的勝地;亂世時,嵩山則是兵家出入、強人會集的所在。少林寺位於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統轄嵩山地區所有寺院,寺產龐大。為了保證安全,經朝廷認可,少林擁有自己常備武裝力量,即歷史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術發源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而少林寺作為皇家寺院,與朝廷的關係和社會地位,是少林武術達到高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4 15:35

TOP

少林武功並非一朝一夕一人所創,而是凝結了千百萬人民的心血。少林武術在漫長歲月中由中華民族無數武林高手發展流傳下來,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廣東少林、峨嵋少林和武當少林,每派中又分許多小派和門別,派別實繁。從地域上又可分為北少林和南少林兩大流派。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TOP

少林功夫內容豐富、套路繁多。按性質大致可分為內功、外功、硬功、輕功、氣功等。內功以練精氣為主;外功、硬功多指鍛鍊身體某一局部的猛力;輕功專練縱跳和超距;氣功包括練氣和養氣。按技法又分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技擊散打、器械和器械對練等共一百多種。這些套路和軟硬功夫,由於年代久遠,散失甚多。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TOP

[轉貼]

北少林

民國初年五虎下江南之一的顧汝章先生,將其武技南傳香江而得名。顧先生武藝精湛,其鐵砂掌掌勁驚人,故有“鐵掌顧汝章”之美譽。顧先生出生於武學世家,其父乃查拳名家,而其武技則大部份源於山東嚴繼蘊先生。嚴家拳法名著北方,屬少林武技,對手腳及身法之配合要求甚高,腿法豐富,其拳更多隱藏摔拿之技。後經顧先生不斷交流及研習整理,使其內容更臻完善。
北少林拳路以十路少林拳法為主,其中五路較長,五路較短,每路均有其獨特重點及意義,另此派亦有傳習四、五路查拳、三路炮捶及六合拳…等。兵器方面有馬門刀、劈掛刀、旋風刀、龍形劍、武當太乙劍、九州棍、提攔槍、梅花滾螳雙刀、地蹚雙鉤、日月乾坤刀、乾坤戟、雙匕首及三節棍…等。

流傳套路:

徒手 –練步拳(龍拳)、十路彈腿, ’六路鬼扯轉、十八嚮、開門少林拳 (一路)、領路少林拳(二路)、坐馬少林拳(三路)、穿心少林拳(四路) 、武藝少林拳(五路)、短打少林拳(六路)、梅花少林拳(七路) 、拔步少林拳(八路)、連環少林拳(九路)、式法少林拳(十路) 、六合拳、四路查拳、五路查拳、三路炮捶、六路炮捶、九路炮捶

兵器 –韋陀六合單刀、馬門刀、劈掛刀、步戰刀、旋風刀、九洲棍、雙匕首、提攔槍、三節棍、滾蹚雙鈎、龍形劍、太乙劍 、乾坤戟、日乙乾坤刀

對拆 –單刀進槍、大刀進槍、短打拳拆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7-25 15:5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5 19:20

TOP

[轉貼]

南少林


南、北少林同出一宗,北少林在先,是北少林僧侶南下創辦南少林。南少林寺在清朝已被清朝鎮壓毀滅,不復存在。

傳說,唐初太宗即位後,反叛路得才等聚眾沿海 ,淪為海盜,沿海一帶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為大將軍的北少林寺曇宗方丈率僧兵到沿海 平定海盜,同時在當地收下不少大乘禪宗弟子,經太宗皇帝恩准,在福建莆田九蓮山興建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復明抗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南少林寺武僧具有強烈的嫉惡如仇、除暴安良的忠義精神,曾受到民眾的推崇。在反清復明鬥爭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燬;現已重建一新。「寺因武顯,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當時此寺習練少林南拳武風極盛,並廣泛流傳民間。千百年來,「南拳北腿」在我國已形成了鮮明的南北武術流派,南少林武功已遠播五洲,名揚四海。  
實際上,福建南少林是與北少林嵩山少林寺齊名的南少林流派之代表。根據近年來的一些歷史和考古專家發掘研究,確認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它們分別為:莆田、泉州、福清三座南少林寺院。其中,創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據《興化府志》記載: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縣早11年,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為泉州少林寺,據《晉江縣誌》與《泉州府記》記載:泉州少林寺建於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鎮國東禪少林寺」,今名「東禪寺」。至於福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書如《八閩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欽定的《四庫全書》中雖有記載「福清少林」字樣,卻無詳細的文字記載其創建時間,故此,只能根據在福清南少林寺遺址所挖掘的文物來評估,福清南少林約創建於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餘年的歷史。


相關搜索目錄: 武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TOP

北少林宗師:鐵砂掌顧汝章

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41646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7-28 00:5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7-28 00:5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7-28 00:58

TOP

金元名醫朱丹溪
(一)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彥修,義烏(今浙江義烏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後改名為丹溪村。故人尊稱他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創立丹溪學派,對中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他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譽為「金元四大醫家」。元至元十八年(1281)十一月二十八日,朱丹溪誕生於義烏縣赤岸村。丹溪先生自幼聰敏好學,日記千言。 元貞元年(1295),丹溪父親因病去世。丹溪與兩弟尚幼,全家只靠其母戚氏一人支撐。朱丹溪童年既經歷艱辛的磨難,更得到其母良好的教育與熏陶。於逆境中成長的朱丹溪,性格豪邁,見義勇為,從「不肯出人下」。元大德四年(1300) 。丹溪三十歲時,母親患病,而「眾工束手」,因此他立志學醫。刻苦鑽研《素問》等書,「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終克服學習上的之種種困難,經過五年的勤奮苦學,既治癒其母,也為日後醫學打下良好基礎。 這時,丹溪已經三十六歲,他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到東陽從師許謙(朱熹四傳弟子,著名理學家),學習理學。過了四年,成為許謙的得意門生。後來他將理學結合醫學,推動了醫學理論的發展。丹溪在學習期間,曾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但都沒有考中。科舉失敗並未使丹溪灰心,他認為:要使德澤遠播四方,只有學醫濟人,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時,他的老師許謙,臥病日久,也鼓勵丹溪學醫。於是,朱丹溪決意斷絕仕途,專心從事醫學事業,時丹溪四十歲。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2-8-3 13:2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 21:05

TOP

金元名醫朱丹溪                                                                     

(二)

丹溪先生對醫學仍有很多疑惑未解,而其家鄉附近的醫者並無能通曉醫經的。因整裝出遊,四出訪求名師。渡錢塘江,走吳中(蘇州),越宛陵(安徽宣城),抵南徐(鎮江),到建業(南京)。始終未得良師。及至武林(杭州),得一當地人告之,謂杭州名醫羅知悌,醫術高明、學問精湛。丹溪便冒著炎炎夏日,滿懷希望到羅家求教。
羅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是金朝大醫學家劉河間之再傳弟子,且通曉張子和、李東垣兩大醫家的學說,曾在南宋理宗皇帝時以醫術做過宮廷內侍。精於醫道,富於經驗,但性情孤傲,自恃醫技高明,很難接近,除病人之外,不肯輕易見客。
朱丹溪到了羅知悌家, 羅知悌以為他來看病, 延之入內。但一聽丹溪說是來拜師學醫,羅即叱罵趕他出去。朱丹溪前後「蒙叱罵者五、七次」,但他不灰心,意志更堅定,每日仍恭敬拱手立於羅家門前,風雨不改。他每天早晨去,到傍晚才回住處。羅知悌外出行醫,他儘可能跟在後面,亦步亦趨,形影不離。如此鍥而不捨堅持凡三個多月,有人悄悄告訴羅知悌,說朱丹溪是許謙的學生,是東南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如此冷落人家,怕會引起非議。羅知悌聽後有些動心。一天,正下傾盆大雨,羅知悌推開大門,看到朱丹溪還在雨地裡拱手立著,心中大為感動,馬上「修容見之」,把朱丹溪請進屋內。交談之下,發覺朱丹溪不僅醫學基礎紮實,且重仁義、有善心,就答應收他為弟子。朱丹溪就成了他唯一的弟子。時維泰定乙丑(公元1325)年夏。時朱丹溪已四十四歲。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TOP

金元名醫朱丹溪

(三 )
羅知悌和朱丹溪「一見如故交」, 相處十分融洽。羅知悌耐心講解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三家學術之要點,指出他們之學說均淵源於《內經》、《難經》。羅知悌對他說:「學醫之要,必本於《素問》、《難經》,而濕熱相火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長沙之書,詳於外感;東垣之書,重在內傷,必兩盡之,治疾方無所憾。區區陳、裴之學,泥之必殺人。」朱丹溪聽了,往日疑惑盡釋。羅知悌對朱丹溪既有理論教誨,復有實踐傳授,使丹溪醫術長足進步。朱丹溪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陰易乏,陽易亢,攻擊宜詳審,正氣須保護」的理論和治法。他提出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及「相火論」,自成一派,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成為後來「滋陰派」學說的基礎。在治療上他強調「滋陰降火」,善用滋陰降火的方藥。

朱丹溪跟隨羅知悌臨症、學習一年多後,醫技大進。盡得諸家學說之精要。
一年半後,羅知悌去世。朱丹溪安葬師傅後回到義烏老家。家鄉醫者「始皆大驚」,不知他在外到底學了多大本事。但看他處方用藥,又嘲笑不已,以為不倫不類。然而臨證治療時,朱丹溪這些離經叛道的方法用起來卻是效如桴鼓。幾年之間,他便「聲聞頓著」、醫名大振,四方求治者、求學者盈門不絕。而且凡是患了奇疾異病、其他醫者束手的,無論遠近都要請朱丹溪往診治。朱丹溪濟世救人,為百姓治病,總是有求必應,不避風雨,以至於貼身僕人亦難受其苦,怨聲不絕。由於他醫術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藥就能治癒,不必複診,人稱之為「朱一帖」、「朱半仙」。

TOP

金元名醫朱丹溪

(四)
聽到朱丹溪學成返歸鄉里,許謙十分高興,說:「看來我的毛病該要治好了。」 因為許謙煩渴惡食了一個月,朱丹溪用通聖散給他服用半個多月,大便解下許多積滯物,近半月而病似退,又半月而想吃飯了,但兩足還不能移動。至次年三月,用「倒倉法」治療,步步順利,竟把許謙的頑疾完全治好。第二年許謙還得了一個男孩,又過了十四年才去世。(案:「倒倉法」就是用大量黃牛瘦肉熬濃湯,空腹趁熱喝個飽。此法能徹底清理體內積滯而不傷害身體,載於朱丹溪的《格致餘論•倒倉論》。韓國電影「大長今」中也用到此法。)
朱丹溪到了晚年,不但醫名卓著,而且德行崇高,譽滿鄉里。地方百姓有了爭端,都請他出面調解,只要他一句話,任何事都可以擺平。連縣官都要請他幫忙處理案件。

至正十八(1358)年夏,朱丹溪七十八歲,仍然終日忙於診務和授徒。一日有事外出,歸家後感到有點不適。初以為是勞累所致,臥床躺了三天,雖無大痛苦,但仍不見好轉。他自知病勢已沉重,就把隨他學醫的侄兒召到床前,教誨道:「醫學亦難矣,汝謹識之。」說完後,端端正正的坐著就辭世而去了。
元、明兩代名儒宋濂對丹溪翁的印象是,「先生孤高如鶴,挺然不群,雙目有小、大輪,炯光如日,毅然之色,不可侵犯」,「精神充滿,接物和粹」,「於世上所悅者,淡然無所嗜,唯欲聞人之善,如恐失之,隨聞隨錄,用為世勸。」

朱丹溪學術態度十分嚴謹,一生著作甚多。就醫學而論,他在六十七歲時著《格致餘論》,不久又著《局方發揮》,這兩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或散佚了的醫書還有《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外科精要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鉤玄》、《醫學發明》、《素問糾略》、《脈因證治》等等。
《格致餘論》是朱丹溪醫論的專著,共收醫論四十二篇,充分反映了朱丹溪的學術思想。該書以《相火論》、《陽有餘陰不足論》兩篇為中心內容,從《相火論》引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論點,強調保護陰氣的重要性,確立「滋陰降火」的治則,為倡導滋陰學說打下牢固的基礎。在養生方面,主張節制食慾、色慾以保養陰分 ,在治療與養生上,都主張以滋陰為主,後世稱之為「養陰派」或「滋陰派」。 在《飲食色慾箴序》、《色慾箴》、《陽有餘陰不足論》、《房中補益論》四篇文章中,作者對房中養生進行論述,並提出一些獨特見解。 保持陰精充足,勿使相火妄動,是人體養生的關鍵。其他各篇,側重論述滋陰降火和氣、血、痰、鬱的觀點,內容十分豐富,每篇中又多以治驗的驗案相對照。朱丹溪創用的大補陰丸、瓊玉膏等方劑,迄今還是臨床常用效方。
在《局方發揮》中,朱丹溪客觀肯定《局方》的歷史作用和影響:「《和劑局方》之為書也,可以據證驗方,即方用藥,不必求醫,不必修制,尋贖見成丸散,病痛便可安痊。自宋迄今,官府守之以為法,醫門傳之以為業,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習之以成俗。」(案:該書中許多名方:如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藿香正氣散、婦科逍遙散、失笑散、膠艾湯、兒科肥兒丸、小抱龍丸等,一直被廣泛應用。) 然後他說:「醫者,意也。今乃集前人已效之方,應今人無限之病,何異刻舟求劍,按圖索驥」,指出當時應用《局方》的流弊,在於理、法、方、藥的脫節。他認為臨證治病,要像「對敵之將,操舟之工」,針對變化的病情參照個體差異等情況,「計較分毫,議方治病」。《局方》是「制方以俟病」,《發揮》是「因病以制方」。同時,朱丹溪還對《局方》中濫用香燥藥的流弊進行深刻分析和詳盡闡述,並形成自己的理論。後人說:「《局方發揮》出,而醫學始一變也」,認為《局方發揮》在中醫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的學術界素有「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之說。就醫而論,這是因為金元時期,醫林中相繼湧現出了「金元四大家」: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和朱丹溪,並且分別創立了四大流派:「寒涼派」、「攻下派」、「補土派」和「滋陰派」,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四大家的學術思想都是源於《黃帝內經》,但因理解與運用的不同,便形成了源同而流異的不同學術主張和流派。「金元四大家」及其流派的出現,震撼了長期以來不學《黃帝內經》、不鑽研醫學理論,只盯著藥方混跡醫林的大多數醫生,重新掀起中醫學界對《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的重視、研究和運用。


相關搜索目錄: 飲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4 23:00

TOP

元四家

       中國歷史上金元時期(公元1115--1386年)有四位著名的醫學家:劉完素(劉河間)、張從正(張子和)、李杲(李東垣)、朱震亨(朱丹溪)。稱為金元四大家。
       而中國繪畫史上, 元代有四個突出的山水畫家:黃公望、倪瓚、吳鎮和王蒙,合稱元四家。
也有人認為「元四家」為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但大多數是認可第一種說法的。元四家對於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都擅長水墨山水並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的繪畫,尤其是「南宗」一派影響巨大。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道人,江蘇常熟人,中年為吏,後因事入獄,獲釋後活動於杭州、富春、松江、常熟一帶,為全真教道士。黃曾得到趙孟頫的指點,自稱「松雪齋中小學生」。山水主要表現常熟的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帶景致,多以披麻皴畫法,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卷、《九峰雪霽圖》、《快雪時晴圖》等。
  吳鎮(1280—1354)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嘉興人。工詩文善草書,除山水外精梅竹。他家境貧寒,過著清苦的隱居生活。他在繪畫上也吸取董源、巨然的皴法,筆墨雄秀清潤,有蒼茫氣象,曾作漁父圖,題句多「只釣鱸魚不釣名」、「一葉隨風萬裡身」內容,抒寫了他安貧樂道的情操。傳世作品有《漁父圖》、《竹譜冊》、《秋江漁隱圖》等。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人。倪瓚早年為富戶,家中多藏書畫古物,生活優游安適。元末農民起義爆發,他疏散家財遁跡於太湖直至明初。他的山水主要表現太湖風光,創「折帶皴」,意境清幽蕭索,表現了孤高的氣息,極為明清文人畫家推崇。作品有《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容膝齋圖》等。
  王蒙(?—1385)字叔明,湖州人。王蒙為趙孟頫的外孫,曾作過小官,後隱居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山水也多寫黃鶴山景,他的山水皴法豐富,章法稠密,景色鬱然深秀,他是元四家中極具繪畫功力的一位。有《春山讀書》、《青卞隱居》、《夏日山居》、《葛稚川移居》等作品傳世。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8 13:52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8 13:52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8 13:52

TOP

元四家之首__黃公望

黃公望年五十方鍾情繪畫,大器晚成,畫風上承董源、巨然,近承襲趙孟頫,並受荊浩、關同、李成等人影響很大,筆法細膩,風格秀雅,至晚年自成一家,筆法大變,蒼勁開闊,渾厚雄秀。所作作品大多表現江南山水,筆墨近似書法中的草嚳筆法,用筆簡遠但不失豪邁,水墨山水林深嶺秀,筆墨蒼茫簡遠,繁而不亂,有「峰嵐渾厚,草木華滋」之稱。在中國繪畫史上,被譽為「元四家」之首,繪畫風格對明清山水有極大影響,許多作品被明清畫家當作習作的範本。

1350年,黃公望歷時三年完成了以富春江兩岸秋色為主題的《富春山居圖》,並贈與其友無用道人。其後該畫幾易其主,在清初被焚為兩段,分別被稱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無用師卷」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9 08:29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9 08:29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9 08:29

TOP

引用:
原帖由 dw194711 於 2012-8-9 08:26 發表
元四家之首__黃公望

黃公望年五十方鍾情繪畫,大器晚成,畫風上承董源、巨然,近承襲趙孟頫,並受荊浩、關同、李成等人影響很大,筆法細膩,風格秀雅,至晚年自成一家,筆法大變,蒼勁開闊,渾厚雄秀。所作作品大 ...
無用師卷 -- 因為題跋說明畫給「無用師」,無用師本姓鄭,號無用,是一個道士 - 無用師起名自嘲, 胸襟廣闊.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dw194711 金錢 +11 我很認同 2012-8-26 06:27
  • dw194711 體力 +11 我很認同 2012-8-26 06:27
  • dw194711 威望 +11 我很認同 2012-8-26 06:27

TOP

九珠峰翠圖   元 黃公望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TOP

天池石壁圖   元 黃公望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TOP

題曹知白群峰雪霽   元 黃公望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2 22:08

TOP

吳鎮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性愛梅花,房子四周種滿梅樹,自稱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彌,自題其墓為「梅花和尚之塔」。嘉興(今屬浙江)人。隱居鄉里,一生清貧。曾在村墊中教書,去錢塘(今浙江杭州)等地賣卜。所交多為文士或僧道,很少與達官顯貴來往。為人孤潔,索畫者雖豪貴不能求,唯以佳紙好筆求之,欣然就畫。本與盛懋比門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畫者甚眾,而吳鎮之門闃然,妻頗笑之,吳說:「二十年後,不復爾」。後果如其言,至明代聲譽鵲起。《四庫全書》評吳鎮:「抗懷孤往,窮餓不移,胸次既高,吐屬自然拔俗」。
                吳鎮工詩文,擅畫山水、梅竹、樹石。其畫山水,則以蒼古沉鬱取勝,常用披麻皴。寫松竹亦清勁。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合稱「元四家」。傳世作品有《秋江漁隱圖》軸,《漁父圖》卷,《竹譜》冊等。
                吳鎮善草書,筆法古秀蒼勁,風神瀟灑。其書法多見於題畫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TOP

清江春曉 軸    元 吳鎮


                        現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LouisLee 威望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 LouisLee 體力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 LouisLee 金錢 +59 多謝分享 2012-8-29 22:16

TOP

發新話題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1997- Xoca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