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網上文章,dw稍作修訂]
晉 王珣 中秋帖
王珣(350—401年)字元琳,東晉著名書法家。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官至尚書令。他是王羲之的族侄,出生於一個精於書法的名門望族。其父王恰,其祖父王導均善書,故史稱「三代以能書稱,家范世學,洵之草聖,亦有傳焉」。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伯遠帖》王珣是問候親友疾病的一封信札,墨跡紙本。5行共47字,縱25釐米,橫17釐米。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時晴》、王獻之《中秋帖》為清乾隆帝「三希」之一。然《快雪時晴》為摹本,《中秋帖》為臨本,唯此帖為王珣的真跡,是晉人墨跡中最可信、最具有時代特色的法書珍品。 歷來為後世書法家,鑑賞家,收藏家視為瑰寶。其紙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貴。因此,它為研究晉代書法以及該時期筆、墨、紙張提供了可靠資料。
《伯遠帖》原藏北宋宣和內府,著錄於《宣和書譜》,後流入民間, 明、清兩代由董其昌、吳新宇、安岐等遞藏,明代董其昌於長安見到此帖後,欣喜若狂,題跋說:「珣書瀟灑古淡,長安所逢墨跡,此為尤物。」 《伯遠帖》乾隆十一年(1746年)進入清內府,乾隆皇帝弘曆視其為無上之寶,並繪樹石圖以配。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並藏在養心殿西暖閣內,專設三希堂。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鑑」二璽。
《伯遠帖》其書體為成熟的行草,運筆精熟,自然,從結字用筆均可見晉人「尚韻」書風。通篇用筆峭勁秀麗,疏朗飄逸,儒雅風流,天趣盎然。正如董其昌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評價《伯遠帖》:「王珣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的確,《伯遠帖》為我們提供了「直入晉室」,「書追二王」的途徑,它的筆法、結體和王羲之的很多法帖相近,不過更古逸灑脫,瘦勁開張,有自家面目。清人姚鼐贊云:「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
[
本帖最後由 dw194711 於 2011-9-19 15:21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