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 有礙健康
根據統計,國內70%的民眾具有酸性體質。當人體質體質漸漸變酸性時,酵素作用就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受阻礙。酸性體質的朋友,如果在飲食上常攝取「營養的食物」,像大魚大肉之類的,則會讓身體越來越糟,想要改變體質,找出問題的根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文/黃玲慧】
增加體質變成酸性的原因有許多,愛惜身體、注重健康的同學應該儘量避免 下列情形:
1. 熬夜
凌晨一點以後如果尚未進入休息狀況,人體的代謝作用會呈現內分泌燃燒狀態,會產生的很多的毒素,使體質變酸,故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2. 吃宵夜
時常交際應酬的生意人,通常壽命較短,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凡是晚上八點之後再進食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低,均處於休息狀態,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3. 睡太晚
凌晨四點半時的人體體溫是最低點,血液循環最慢。如果睡太晚,血液循環變慢,氧氣也跟著減少,變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4. 不吃早餐
如果以分數來做評比,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台灣人普遍不吃早餐,更遭的是養成吃宵夜的習慣,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早餐一定要豐富而且要選擇耐燃燒4-5小時的食物,才足夠一天的消耗量。
5. 精緻食物
現代人喜歡選擇精緻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樣的飲食習慣之下,腸子老化的特別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會常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你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
相關搜索目錄: 飲食